布朗气水焊机_水燃料氢氧机_氢氧发生器_氢氧发生器 - 米乐官网-平台官方版|乐备用网址
导航
电厂化学水处理之水电解制氢装置及工艺流程docx

时间: 2023-09-11 06:48:38 |   作者: 解决方案309

  PAGE PAGE 1 电厂化学水处理之水电解制氢装置及工艺流程 一、水电解制氢装置用途 水电解制氢装置所制氢气可大范围的使用在电力、电子、冶金、化工、建材、宇航、原子、气象等需要氢气的行业,做为冷却气、保护气、原料气、还原气和燃料气。 二.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原理 1.电解水是直流电通过KOH或NaOH水溶液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如下: 阴极:2H2O+2e→H2+2OH- 阳极:2OH --2e→H2O+1/2O2 总反应式: H2O= H2+1/2 O2 2.氢气干燥工作原理 氢气干燥是把水电解制取的氢气,利用分子筛采用常温吸附法去除氢气中的水份。其原理如下:由于水分子有着非常强的极性,利用分子筛对水的强亲和力的特性,当含有水份的氢气通过分子筛床时,其中所含的水份被分子筛吸附,达到氢气干燥目的。由于当分子筛吸附水达到饱合后,需要再生才能重新使用,故本系统采用加热再生的方法,将分子筛中吸附的水份解析,进而达到干燥系统连续使用的目的。 三.FDQG5/3.2-IV型水电解制氢干燥装置系统详述: 系统由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除盐水冷却系统、气体分配系统、储气系统四部分所组成。 1. 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 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主要由水电解制氢、干燥部分,供配电及控制部分和加水配碱部分构成。 1.1 水电解制氢、干燥部分(制氢干燥装置框架) 该部分由电解槽(1-01),氢、氧分离器(1-03、1-02),氢、氧碱液过滤器(1-05、1-04),氢、氧碱液冷却器(1-07、1-06),氢气、氧气冷却器(1-09、1-08),氢气、氧气捕滴器(1-11、1-10),氢气、氧气气水分离器(1-13、1-12),氢、氧碱液循环泵(1-20、1-19)和相关仪表、阀门组成。 1.2供配电及控制部分 供配电部分由,MCC柜(7),PLC控制柜(6),动力柜(5)和可控硅整流柜(4)组成。 1.3加水配碱部分(补配水碱系统框架) 加水配碱部分由原料水箱(3-01),碱液箱(3-02),配碱泵(3-03),补水泵(3-04)组成。 1.4 水电解制氢干燥部分工作流程: 1.4.1制氢干燥部分的主机电解槽(1-01)由供配电部分提供直流电源,其具体连接顺序为380V,50Hz,380V三相五线电源接入供配电部分抽屉式开关柜(7),由抽屉式开关柜(7)分别供给PLC控制柜(6)、动力柜(5)可控硅整流柜(4)。系统的电解电源由可控硅整流柜(4)提供。输出电流为1020A电压为57V的直流电,单位直流电耗约为4.7kwh/Nm3H2。该过程完成了供配电部分给电解槽(1-01)提供电解用直流电源的功能,并根据电解槽(1-01)的负荷要求,通过调节可控硅整流柜(4)的输出值,就可以实现产氢量的调节。 1.4.2 制氢干燥部分的主机电解槽(1-01)由配碱泵(3-03)提供30%浓度KOH的电解质,系统停车时由配碱泵(3-03)完成碱液回收的工作。由补水泵(3-04)提供在电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及系统损失的碱。 配碱: 系统状态:在碱箱(3-02)中加入根据系统用量而计算的水,启动配碱泵(3-03 ),进行碱箱中水的循环,进行系统的配碱工作,此时阀门的状态为:(此时系统中所有手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BV-18、BV-19开启,若配碱泵的工作正常,水的循环正常,少量多次地加入配置30%KOH溶液所需要的KOH的量,直至配碱工作的完毕。当碱液的比重达到为1.281时,配碱工作结束。配碱结束时先停配碱泵(3-03),然后关闭BV-18、BV-19阀门至此配碱工作结束。KOH的量(按100%计算)=30%×溶液的体积×溶液的比重。 注:30℃时,15%KOH溶液比重为1.18(系统稀碱开车时碱液浓度及比重)。 30℃时,30%NaOH溶液比重为1.281(系统浓碱开车时碱液浓度及比重) 注碱 注碱前系统状态:停车、常压、纯水清洗、氮气置换完毕。 配碱完毕后,根据自身的需求,配碱泵(3-03)将配好的碱液打入系统中,且注意碱液在氢氧分离器(1-03、1-02)的液位。(液位通常控制在液位计的1/3处)此时阀门状态为: SV-04、SV-05、BV-05、BV-06、BV-03、BV-04、BV-01、BV-02、BV-19、BV-24、当液位达到氢、氧分离器(1-03、1-02)磁翻转液位计指定高度时关闭配碱泵同时关闭阀门BV-03、BV-04、BV-19、BV-24。然后适当打开阀门SV-01、SV-02,当阀门口有碱液向外溢出时关闭阀门SV-01、SV-02,以排除系统管线中的气体,系统注碱完毕。 碱液从系统回收至碱箱 系统状态:停车、常压、氮气置换 当系统的设备需要维修或有其他要求,系统碱液需回收时,启动配碱泵(3-03)将系统碱液抽回碱箱。此时阀门的状态为:SV-04、SV-05、BV-05、 BV-06、BV-01、BV-02、BV-03、BV-04、BV-23、BV-18 打开,此时补水配碱系统中所有阀门关闭。碱液回收后,停配碱泵(3-03),关闭阀门BV-23、BV-18、BV-03、BV-04结束碱液回收工作。 1.4.3 制氢干燥过程(该过程进行前必须用氮气置换,置换流程详见此章节(1.6)。 a. 制氢过程 制氢部分由电解槽(1-01),氢、氧分离器(1-03、1-02),氢、氧碱液过滤器(1-05、1-04),氢、氧碱液冷却器(1-07、1-06),氢气、氧气冷却器(1-09、1-08),氢气、氧气捕滴器(1-11、1-10),氢气、氧气气水分离器(1-13、1-12),氢、氧碱液循环泵(1-20、1-19)和相关仪表、阀门组成。 以下手动阀门为开启状态: BV-01、BV-02、BV-05、BV-06、BV-09、BV-10、此时系统内充氮置换完毕,气动球阀、气动薄膜调节阀由PLC控制。 上述阀门状态开启无误,启动碱液循环泵(1-19、1-20),在泵的强制作用下实现制氢过程的碱液循环。 按氢、氧碱液流程分述如下: 1) 氧碱液在氧碱液循环泵(1-19)作用下由氧分离器(1-02)经泵(1-19)过氧碱液过滤器(1-04)、氧碱液冷却器(1-06)打入电解槽(1-01)氧侧、经电解后形成氧气与KOH的混合液流回氧分离器(1-02)、混合液在氧分离器(1-02)经气液分离后液体经泵重新打入电解槽进行电解过程,气体经氧气体冷却器(1-08),氧气捕滴器(1-10)过气水分离器(1-12)将冷凝水排放后,再经气动薄膜调节阀(PV-1)调节开度,放入大气,实现制氢系统压力自动调节。 注:(1) 其中AV-05、AV-06在一段时间内交替启闭,实现冷凝水的排放要求。 (2) 通过调节阀PV-1的开度控制管理系统的压力,保持系统内的压力。 2)氢碱液在氢碱液循环泵(1-20)作用下由氢分离器(1-03)经泵(1-20)过氢碱液过滤器(1-05)、氢碱液冷却器(1-07)打入电解槽(1-01)氢侧,经电解后形成氢气与KOH的混合液流回氢分离器(1-03),混合液在氢分离器(1-03)经气液分离后液体经泵重新打入电解槽进行电解过程,气体经氢气冷却器(1-09),氢气捕滴器(1-11)过气水分离器(1-13)将冷凝水排放后,再经气动薄膜调节阀(LV-1)调节开度放入大气,实现制氢系统产氢量的自动调节。 注:(1)其中AV-03、AV-04在一段时间内交替启闭,实现冷凝水的排放要求。 (2) 通过调节阀LV-1的开度控制氢、氧侧液位差。 电解过程的循环回路 氢氧分离器碱液循环泵 氢氧分离器 碱液循环泵 碱液过滤器 电解槽 碱液冷却器 b. 干燥过程 干燥部分按常温吸附法去除氢气中的水份,用电加热方法依据分子筛再生的原理实现系统内氢气干燥的目的。干燥系统主要由两台吸附干燥器(1-15、1-16)氢气冷却器(1-17、1-18)和气体过滤器及相应的阻火器、仪表、阀门组成。 干燥部分设两台吸附干燥器(1-15、1-16)一台工作,另一台再生,互相切换,交替工作,连续供气。 1)干燥器(1-15)吸附(1-16)加热再生过程。电解氢气经AV-24进入干燥器(1-16)进行内部分子筛的加热再生,气体经氢气气体冷却器(1-18)通过阀门AV-14、AV-13进入氢气气体冷却器1-17进入吸附干燥器1-15进行吸附干燥再经气体过滤器1-14过滤进入下一环节。氢气中的水分在气体冷却器中凝结经阀AV-16、AV-15定时通过排水水封(12)排凝。 2)干燥器(1-15)吸附(1-16)吹冷过程 上一过程阀门工作状态不变,停止干燥器(1-16)的加热,进行干燥器(1-16)的吹冷过程。氢气流程不变。 3)干燥器(1-15)吸附(1-16)反吹过程 在上流程阀门状态下,关闭AV-23、AV-17、AV-16打开AV-14、AV-24阀门关闭,SV-08阀门状态根据再生气用量已调好。(常开) 氢气经AV-23、AV-13过氢气冷却器(1-17)进入干燥器(1-15)接着来进行吸附工作,产出干燥后氢气一部分经氢气过滤器供给下一系统。另一部分经SV-08调节流量后,过AV-17、反吹进入干燥器(1-16),使干燥器(1-16)入口端及内部充入干燥后的产品气,充入氢气经氢气冷却器(1-18),经AV-16阀排入氢气排水水封。 4)干燥器(1-15)吸附,(1-16)自冷过程 在上一流程阀门工作状态下,关闭AV-17,氢气经阀AV-23、AV-13、氢气冷却器(1-17)、干燥器(1-15)、氢气过滤器继续供气。此过程由于干燥器(1-16)的进出口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所以工作在自然冷却状态。 5)干燥器(1-15)、(1-16)吸附过程 在上一流程阀门工作状态下,打开AV14,使氢气分别经氢气冷却器(1-17)(1-18)冷却、干燥器(1-15)(1-16)吸附后,进入氢气过滤器。产出产品气,供给下一系统。 6)以下工作流程为: 干燥器(1-16)加热,(1-15)吸附过程 干燥器(1-16)吹冷,(1-15)吸附过程 干燥器(1-16)反吹,(1-15)吸附过程 干燥器(1-16)自冷,(1-15)吸附过程 干燥器(1-16),(1-15)吸附过程 1. 5制氢干燥部分主要设备的功能简述 电解槽(1-01) 电解槽是水电解制氢主体设备,在槽体内充入30%KOH水溶液,在直流电解作用下水发生分解,阴极表面产生氢气,阳极表面产生氧气。此设备为电解系统的核心部件。 氢氧分离器(1-03)(1-02) 分离原理:碱液和气体凭借各自的重力和浮力进行相对有效的分离。 氢氧分离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氢氧冷却器(1-09)(1-08) 作用:通过换热过程,把氢,氧气体的温度降下来,有利于下一工序的进行,并使用户得到满足用气安全温度的要求。 d. 氢氧捕滴器(1-11、1-10) 作用:氢氧气体经过冷却后,温度降低,使气体中的水蒸汽形成液滴,通过捕滴器除去液滴,降低气体的含湿量。 氢氧捕滴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e. 氢、氧碱液过滤器(1-05、1-04) 作用:过滤器主要是通过滤芯过滤掉碱液中的机械杂质,保护电解槽通道的畅通。 碱液过滤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f. 氢、氧碱液冷却器(1-07、1-06) 作用:电解液经过碱液冷却器,冷却到70℃左右,使电解槽在额定温度下正常工作。 碱液冷却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干燥器(1-15、1-16) 作用:吸附剂--分子筛在常温下吸附氢气中的水份,使氢气露点指标达到用户的要求。 干燥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氢气冷却器(1-17、1-18) 作用:干燥器的冷却器,再生时,由于温度比较高,保护阀内密封件和工艺技术要求气体温度。 气体冷却器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氢、氧碱液循环泵(1-20、1-19)。 作用:碱液循环泵是水电解制氢设备中碱液强制循环的专用设备,该设备大多数都用在碱液的循环。 技术参数:扬程2.2m 流量2.0m3/h 功率2.2KW 防爆等级dIICT3 补水泵(3-04) 作用:补水泵用于在水电解制氢过程中补充消耗的水和补充必需的碱,该泵为柱塞泵。 技术参数: 理论流量:9.83L/min,工作所承受的压力:6.0Mpa,电机功率:1.1KW, 配碱泵(3-03) 与碱液箱实现配碱功能,并有系统开车注碱的作用。 技术参数:扬程15m 流量6.6m3/h 功率1.1KW 原料水箱(3-01) 作用: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盛装原料水,以便及时的补水,配碱工作。 原料水箱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碱液箱(3-02) 作用: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盛装碱液或配置碱液。 碱液箱的尺寸及构成参见设备外形图。 阻火器 作用:用于氢气放空时阻挡外界明火,保证设备安全运作。 氢气排水水封 作用:起切断和安全排气作用。 1.6 N2置换流程 系统状态:停车、常压,纯水清洗(系统充水至分离器液位1/3处或更高,这样可减少氮气置换时的氮气用量,并减少相关阀门的操作数量)。打开自动阀(AV-02、SV-03、BV-10、LV-01、AV-23、AV-13、AV-14、AV-12、AV-17、SV-08、向制氢系统充入氮气至0.3MPa后关闭AV-02,打开AV-10、AV-18,氮气释放,当压力到0.1MPa时,关闭AV-10、AV-18,重新打开AV02向系统注入氮气至0.3MPa后关闭AV-02,打开AV-10、AV-18释放氮气压力至0.1MPa重复以上过程3~4次。置换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阶段。 2. 除盐水冷却系统 除盐水冷却系统主要是由除盐水箱、换热器、泵、阀及相关仪表组成。它是保证制 电解水制氢系统图 氢干燥系统中气体冷却器(1-08、1-09)碱液冷却器(1-06、1-07)和干燥冷却器(1-17、1-18)冷却水的用水。 3. 气体处理系统 减压系统主要由气动薄膜调节阀,自动球阀及相关仪表组成,为保证用户的正常供气该系统设置了两根供氢管、供给汽机房。 经干燥系统处理后的氢气经阀AV-20进入储气系统,并通过相关仪表检测实现储气系统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均衡。当用户要用气时,通过相关仪表检测控制,从储气系统供给用氢单元。该部分内采用相关仪表检测用户供氢母管压力,实现供气母管的压力均衡及稳定。 4. 储气系统 储气系统主要由氢气储罐、空气储罐和相关的仪表及阀门组成,该系统由四台13.9m3氢气储罐、一台6 m3空气储罐组成,氢气储罐保证了非正常情况下用户用氢的要求。

  通过结合空间攻击和像素攻击两者来进行联合对抗性训练的系统和方法.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