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气水焊机_水燃料氢氧机_氢氧发生器_氢氧发生器 - 米乐官网-平台官方版|乐备用网址
导航
星星点灯播客06 社区厨余堆肥看得见的循环之美

时间: 2024-04-08 01:54:00 |   作者: 制药企业309

  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不是把原来的一堆分成四堆,而是为了促成源头减量和无二次环境污染的资源化利用。社区参与式的垃圾在地资源化,为解决社区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空间。在本期,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徐进将围绕以社区为本的“厨余堆肥”实践,来分享怎么样做有效的社区动员和利益相关方的建设性合作,让垃圾的在地资源化处理变成一项人人可参与的共益事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感觉到徐进老师二十年来参与社会创变所积累的“社会创业家品质”,了解一个人怎么样发展出对于社会革新的机会和社会需求的敏锐度,将自己持续放置于社会创新和变革的前沿,并在这个道路上找到持久相伴的同道中人。

  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恒星伙伴计划2020级学员。一位处于持续创业状态的“社会创业家”和以社区为本的“厨余堆肥师”。

  恒星伙伴计划专才导师,一位致力于解放教育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教学和实践的行动研究专家。

  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恒星伙伴计划项目负责人,餐厨零废弃达人,十八年公益专业陪跑者。

  经历了多年政府工作与外企工作的磨练,2003年我的人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加入玛丽斯特普国际公益组织,由此开启了我在公益领域长达18年的探索。这其中我收获了自己对公益、对社会问题、对政府与企业与社会组织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更宝贵的是收获了至今依然同行的核心团队。

  2017年我再次跳出自己熟悉的健康领域,带领我所创办的“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军社区营造这个在青岛刚刚兴起的领域。青岛天泰公益基金会资助了我们第一笔资金,邀请我们在天泰城开展的为期两年的“爱的”社区营造项目,来营造有温度、有内涵、有粘度的可持续社区。

  2018年我们开始在天泰城做社区营造,期间结识了社区中热爱环保关注家人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全职妈妈群体——“芝麻团”,借由厨余堆肥纽带探索家庭波卡西堆肥循环模式,达到近200个家庭 参与的规模。在经历了社区和物业双拒绝之后,我们开始思考社区堆肥需要的条件:有稳定的厨余量、有能容纳堆肥箱的角落空间、有种植的需要、人和社区有关联。“芝麻团”的骨干成员陈蕾另辟蹊径,找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园长,自告奋勇地担任幼儿园厨余堆肥的志愿者。4—5月在幼儿园的厨余堆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五颜六色的厨余都变成黑黝黝的“黑金土”滋润周边土地时,幼儿园的师生家庭都成了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就连一直反对我们做家庭波卡西堆肥的社区物业都主动找到社区空间邀请我们做社区厨余堆肥。

  当初不得已在社区幼儿园开展的厨余堆肥实践,呈现出既不受外界干扰、又能展示厨余堆肥的成效、建立居民对厨余堆肥的信度、以及教育影响儿童和家庭的优势,这是不是能够成为进入社区堆肥的优先路径呢?从幼儿园小切口入手,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回避,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动的策略选择。

  2019年5月,我们机构接受城阳区垃圾分类办的委托,承接了在城阳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任务。选择哪个居民小区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的启动仪式?顺德居作为普通商品房小区的代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一个“坚持激活社区内生力量参与可持续的垃圾分类和社区发展”理念的坚守者,我在观察和思考:垃圾分类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居民参与认同并践行,不是为完成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任务。沿着激活社区内生力量的思路,我们设计了“小手拉大手,邻里壹起分”宣传模式:招募小学生担任垃圾分类小志愿者,请他们用旧纸板DIY垃圾分类海报,带着垃圾分类桶和宣传折页,邀请邻居参与垃圾分类。他们把略显生硬垃圾分类的宣传转换成了蕴含活力和信任的邻里交流的语言,让垃圾分类变得柔软了。初战告捷,也坚定了我发动社区内生力量参与可持续的垃圾分类的基本判断。孩子—家庭—邻里激活了小区家庭关注和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同时提供了小学生参与社区公益实践的平台。

  此时我们仍就是协助社区物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外人,怎么样才可以推动物业公司从做宣传活动的思维惯性中转换出来呢?在物业张海军经理的引荐下,我们团队中第一个在幼儿园里开展厨余堆肥的项目专员陈蕾应邀来到顺德居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讲座,顺利地揭开了顺德居幼儿园厨余堆肥的序幕。

  顺德居幼儿园位于顺德居小区的南门东侧,是一个有12个班级400多教职员工的示范幼儿园。80%的儿童家庭是这个小区的居民。校园内精心设置的儿童游戏和种植空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顺德居幼儿园的付园长,是个理解教育本质、秀外慧中、内心笃定的人:“缘而保真,蒙以养正是我们园的宗旨。这个年龄的儿童正是行为习惯的一个养成期,全面的垃圾分类和减量循环的知识是儿童生活教育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我们特别想把垃圾分类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行合一的实事,可以很好地发挥我们的儿童教育特长,同时尽到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的责任。”共识就这样形成了。

  在启动之前,我们跟付园长一起做了“菜果果”堆肥箱的打造、堆肥材料的准备、堆肥的区域的选择以及全体老师的厨余堆肥培训,师生们形成了厨余堆肥减量共识。2019年9月1日,家长开放日,我们共同举办了隆重的仪式,正式把厨余分类堆肥纳入课程。小切入口就这样在这个幼儿园扎扎实实地开始了。至今,孩子们都从始至终坚持自己抱着菜果果堆肥桶来送厨余垃圾,全程参与厨余堆肥。这也为我们带动整个社区垃圾分类、厨余堆肥进入家庭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2020年11月21日开展的“向往的生活工作坊”中, 20个工作坊伙伴们兵分三组,在寒风中热火朝天地搬来了2个厨余堆肥箱,又用纸壳、厨余和落叶做出了4个厚土栽培一米种植园,还有一个不太成功的雨水收集系统(后经完善后投入正常使用)。我们也加快了落实堆肥小园丁系列种植课的速度,给参与的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堆肥土和种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小花园的园丁,观察记录植物变化,展示自己和自然的互动。

  顺德居幼儿园的厨余堆肥实践有两个重要的产出:一个是以教育为纽带,推动了幼儿园——儿童——社区的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的参与和正面教育。另外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社区和家庭真正看见厨余变沃土的事实。我们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打了一个“厨余堆肥的小样板”:把新鲜的果蔬菜叶等废弃物与松针等干料混合堆肥,让孩子们参与撕碎投放果皮,观察堆肥温度和形状,做真实的环保生活小观察家。当大家看到原来彩色的厨余变成了黑悠悠的肥,一个幼儿园的实践带来的是整个社区对厨余堆肥的接纳。

  金秋时节,幼儿园的堆肥熟了!厨余堆肥也从幼儿园扩展到了整个社区。物业公司的张海军经理来幼儿园观摩厨余堆肥后对我说:“这个我也能做!”一周后,“落叶厨余的魔法变身—垃圾分类之源头减量”的横幅挂在小区花园的入口的2棵美丽的黄栌树上,下面放了2个原木色的堆肥箱。物业张海军经理用实际行动给社区厨余垃圾堆肥找了一个最佳的位置:社区小花园。这是一个社区老人孩子经常来的地方,这里放堆肥箱简直就是厨余堆肥的活广告!

  社区厨余堆肥开局当日,有街道、社区、居委会、幼儿园、专家、社工机构的协力站台,有物业伙伴的落地执行支持,我们顿时相信这个社区厨余堆肥有“戏”了!

  我们相信每一个社区内部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待我们去唤醒和激发,当顺德居社区厨余堆肥的实践的集结号奏响的时候,有120个志愿者家庭主动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当时正值《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的前夜,以摆放四分类垃圾桶为标志的垃圾分类扫盲式宣传多,但是和分类行为有关的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制度等还没有被明确,厨余堆肥的源头减量和社区教育价值更没有被看见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你自己的能力制定了定点定时分类投放的制度,这120个志愿者用每天的分类投放行动支持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这在当时的情境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信任支持。

  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大成物业的3朵金花(紫荆花、菩提花、太阳花)管家无怨无悔地主动承担每天早晨的收集管理工作。为了鼓励志愿者分类家庭参与,让他们的行为被看见,我们还为每一个志愿者制作了分类投放记录卡,为每个分类投放的志愿者盖红章鼓励,一直延续至今。定点投放的场景成了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们的晨间交流会,产生了看见彼此、凝聚力量的作用。

  回顾第二步进入社区小花园进行厨余堆肥的历程,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推进都渗透了我们和物业的友好合作。分类—投放—堆肥管理—家庭反馈,每一步都需要有持续稳定的人力支持,最大有可能投入实操的只有物业。我摸着石头过河,试探着与物业在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上寻找共识,达到持续运转的目标。紫荆花是在这里工作了8年的管家,工作认真踏实、熟悉每个业主的特点,在工作中我们各展所长,我负责活动策划文案传播,她负责找社区内部的参与者,落实每天的投放记录。另外的两朵金花也积极参加约定的投放。沉默寡言的马经理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土地,善于思考,一边管理堆肥,一边积极收集本地松针节省椰砖成本。我们这一段时期的友好合作堪称是物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厨余堆肥样板:尊重物业劳动,给适宜的劳务补贴。

  青岛市在2020年1月6号出台了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阳区出台了“集中撤桶并点,定点定时投放”示范片区的建设方案,顺德居小区刚好在这个示范片区的建设区域中。

  2020年8月15日的“零废弃日”活动,迎来了定点定时的分类集中投放箱和扩容的厨余堆肥生态花园的对接。顺德居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不是从零开始,在我们原有的一百二十位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居民定点定时参与投放的氛围很快就被带动起来了。

  利用原社区垃圾堆放场的角落改建的15吨容量的个集中厨余堆肥池,已经累计处理厨余40多吨。

  这样一个小切口的社区厨余堆肥实践三步走,其实都回应了青岛当地的垃圾分类的政策背景。幼儿园阶段正逢青岛作为四十六个试点城市进行四分类垃圾桶铺设和扫盲式宣传为主的时期。在幼儿园这个有稳定的厨余、有教育功能、有小区家庭亲密联结、有堆肥种植需求、不受外界的干扰的环境里,厨余堆肥得以成功。第二步在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的前夜,厨余堆肥实践伴随着定点定时投放制度,落地在了小区的中央小花园。120个家庭报名持续参加成就了社区堆肥实践。第三步对接定点定时撤桶并点投放,实现小区规模化厨余堆肥,在社区呈现厨余堆肥生态循环花园之美,推动了社区多元力量的参与协同。

  当分类投放硬件设备都配套到位后,我们采取了发现和激活不同特点社区居民长期参与分类堆肥的内在动力的策略,使志愿者的队伍呈现出多元立体的特征:幼儿园儿童家庭、银发护花团队、志愿小楼长、红色管家社区物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加入的人慢慢地多。

  社区堆肥就像一个纽带,推动了社区各个人群之间相互的接纳和欣赏。社区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厨余堆肥活动有不同诉求点,我们在做社区深耕的时候,只有找到他们的诉求点,搭建起他们参与的桥梁,才能推动各方持续参与。这样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打通了私人和公共的空间,通过参与打破陌生的关系,建构起彼此熟悉、相互欣赏、彼此学习、更加融洽的关系,通过堆肥带动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公共生活合作贡献共享,与垃圾分类形成借力协同,生发相互推动的效应。

  社区厨余堆肥和单纯的垃圾分类最大的区别是能看见结果——堆肥,而堆肥回到土地的呈现方式给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跟社区内部的人站在一起共建,建设、实施、维护的过程都有社区内部不同人群的参与。厨余堆肥不单单是一个垃圾分类的活动,它成为一个社区的建构,社区内生力量的培育和社区营造的一个过程。

  回顾进入顺德居社区的厨余堆肥历程,仅一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社区幼儿园厨余堆肥小样板开始到120个志愿家庭的参与到全面对接垃圾分类。就地厨余堆肥顺着垃圾分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滚滚向前,并走上规模化的发展的快车道。期间,我们根据参与人群的需求特点设计活动,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小学生——志愿小楼长;银发护花——冬季认养回家;幼儿园——小园丁;绿主妇——环保酵素;让居民在参与中体会和成长,让共识在行动中产生。

  厨余堆肥涉及分、投、堆、用多个环节的协作,尊重、坦诚、求同存异、彼此看见是与伙伴合作厨余堆肥的秘诀。厨余堆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在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的初期,如何让社区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分类是焦点;随着分类参与人群的增长,分出厨余垃圾量迅速增加,给就地堆肥干物质的需求量带来挑战,园林绿化垃圾打碎须有较高的人力成本,最好有集中的价格合理的本地供应商;在堆肥管理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做到人力、空间、时间的最佳比例运用;如何组建、培训、督导、管理堆肥团队?如何监督保障厨余堆肥质量?这是厨余堆肥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会成为一个专门的发展趋势,需要专人专注向专业化发展。

  从进入社区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制定了常态运营规则: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和盖章反馈制度,培育了堆肥管理师队伍,建立了堆肥设施。可持续运营的关键是:分类管理制度、堆肥管理团队、适宜的堆肥设施、对源头减量堆肥的政策补贴。今天,分类堆肥运营慢慢的变成了社区物业的管理常规。厨余堆肥生态利用的共识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参与者心里。因为样板社区的影响力,城阳区已经出台厨余堆肥减量补贴,以支持其可持续运行。

  厨余堆肥利用就像一个磁场,串起来一个项目群。无论是以厨余分类堆肥为线索的生态社区营造治理软技术,还是社区厨余堆肥设施的设计、工具配备、监测管理、堆肥管理师的培训等硬技术,还是生态花园的设计、依托生态堆肥系统产生的自然认知和教育等延伸产品,都产生了新的需求。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居民身边最可及的可持续循环实践,也得到了基层社区政府的青睐。青岛城阳区垃圾分类办拿出专项经费,对顺德居小区分类、堆肥、生态花园、培训中心进行环境提升改造,在此建设“城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和“城阳区社区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充分肯定社区为本的活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模式和社区厨余堆肥利用模式,并把模式和技术的推广纳入政府支持体系中。

  几乎每周都有来自不同方向的人来参访学习,有政府体系垃圾分类的管理者,有物业管理体系的管理者,有致力于垃圾分类可持续社区发展的基金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思考,垃圾分类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政策怎么改变,有利于推动厨余堆肥在更多的社区规模化复制,为生态环境、社区治理、循环经济、可持续社区产生综合价值。

  多年的社区实践磨砺,让我们作为心怀厨余堆肥和营造可持续社区梦想的社区外部的专业社工机构,学会怀揣梦想,抱着虚心的态度了解社区,找到社区内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人或组织,采取与社区内的组织合作的方式,把小事情做扎实,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多元合作互动,扩大参与,逐步协助其构建社区为本的可持续社区厨余垃圾循环体系,推动社区居民持续深度参与垃圾分类和可持续循环。

  仰望星空,未来可期。社区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社区内生力量的觉醒和参与是真正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让相关利益方感受到“你懂我”从而在情感或思想上接纳我们,再到行动上的“你帮我”而非“你包办”,社区可持续的力量就生发了出来。

  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在我们开始尝试社区厨余堆肥尝试的过程中,不仅给到了持续的资助,而且对接的项目伙伴也在我们的实践探索中给到了深度陪伴。我的恒星伙伴计划导师们也在组织发展和业务梳理上给到了深度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作为扎根社区,以发现和培育社区内生力量成长为使命的社会组织,把社区厨余堆肥利用的技术与社区内生力量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社区厨余垃圾的在地资源化利用,让美好发生、看见、传递,并实现美美与共。

  社区厨余垃圾在地资源化,是指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通过分类投放集中收集后,在社区内利用好氧堆肥的方式与技术进行发酵腐熟,转化为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再重新回归利用到社区绿化种植养护的闭环过程。

  是一种互动引擎,在社区关系越来越陌生化和个体化的情况下,社区堆肥可以激发居民参与,催生人际互动;

  是一种社区治理:堆肥离人和社区越近,社会价值越大,比如: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居民环保意识、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场所和实践。

  说明与致谢:本文为恒星伙伴计划“星星点灯播客”系列分享之一,经分享嘉宾确认后,授权“恒星伙伴计划”联合发起方发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沟通。感谢李若愚在音频剪辑和文案编辑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恒星伙伴计划:可持续社区领袖支持项目”从2021年开始,推出“星星点灯”可持续社区行动者系列故事专题。每月以图文影音的形式推出一位恒星学员的行动故事。这些行动故事,既非单纯的经验分享,也非个人荣耀的展示,它是一个基于关系厚度而生发的自我行动脉络的梳理、袒露与表达。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个体的坦诚、群体的信任和行动的加持将是我们最乐见的态度。

  基于行动的对话,朝向行动的改变,让行动者看得见也被看见。大家一起,让每一次坐而论道都不虚脱于躬身实践;大家一起,让我们起于关系共建,走向道义相勖。

  “恒星伙伴计划”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合一绿学园联合发起,以高潜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领袖为抓手,通过为期三年的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和系统性赋能,助力可持续社区领域公益机构在组织力、业务力与影响力上的成长突破,实现公益机构业务模式化与组织规范化发展,具备孵化和赋能在地公益组织和自组织的能力。